編號:2015010
2015.04.06閱畢。
一本還蠻適合20-30歲閱讀的書,有些部分其實還蠻值得深思咀嚼的,
廢話不多說,先來個內容摘錄跟佳句分享。
本書主旨:
太乖當然不好。但談來談去,談到最後,
聽不聽話或者是不是和前人意見一致已經不是重點了,
重點是:要"想過了"才好。
這個"想過了",也就是哲學家笛卡兒說的:"我思故我在。
"因為我"懷疑"、"思考",所以我才存在。
如果我不懷疑、不思考,別人說的我全"乖乖"地接受,
那麼我的存在無關緊要,某個程度而言,也就等於不存在了。
正因為我們開始"思考"、"懷疑"既有的價值,所以看起來"不乖",
不經由這樣的"不乖",我們就無法擁有真正面對現實的智慧。
至於思考、懷疑完之後,變得更"乖"了,
或者更"不乖"了,其實不再是那麼重要了。
因為不管結果如何,我們都還得繼續"思考"、"懷疑",
繼續"不乖"下去。如此我們才能夠不斷地把面對外來的挑戰、
刺激所得到的知識轉變成自己內在的智慧,並且繼續進步,
讓自己變得視野更開闊,胸襟更寬廣。
內容摘選
1.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的工作或者競爭力,並不是以工作內容定義的。
農夫可以利用土地蓋上農舍,經營他自己的民宿,
也可以在網頁上販賣他的水果。
一個學者可以教書、可以從政、也可以從事大眾傳播......
從某個角度來說,這是一個"人的能力"定義工作的時代。
同樣的工作,到了不同人的手裡,
由於他的熱情、能力、人脈不同,呈現出來的面貌也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所以我說,就算從"前途"的角度來說,迷戀還是比認真重要。
因為熱情才會化為能力,而能力才是決定競爭力真正的指標。
2.蔡康永曾寫過以下的文字
十五歲覺得游泳難,放棄游泳,
到十八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,你只好說"我不會耶"。
十八歲覺得英文難,放棄英文。
二十八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,
你只好說"我不會耶"。
人生前期越嫌麻煩,越懶得學,
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,錯過新風景。
佳句摘錄
1.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給自己的天賦一個機會。
然後想辦法發展那個能力,讓它成為我們將來生涯、生命發展的方向。
2."熱情"、"喜歡"之後依定會跟隨著"認真",
但"認真"之後不一定會有"熱情"相隨。
3.生命無非只是不斷地選擇的過程,失敗的遺憾是錯過了成功,
但成功的遺憾卻是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錯過了更多的甚麼。
4.達賴喇嘛:人生中最艱困的時期,便是獲得真正體悟和內在力量的最好機會。
如果你的生命一帆風順,你可能會變得軟弱。
只有在經歷最悲劇性的環境中,你才能激發出真正的力量。
5.如果有人把你當成敵人,他便是你最好的老師。
在你遇到敵人時,才是真正修習忍辱的時候。
要感謝敵人,正因為有敵人這個逆增上緣,
才激發了我們向善向上,克服困難,超越障礙的潛能。
6.當你問問題時,"問題"的層次,也決定了你思考的"深度",
同時,很可能地,也決定了你人生的方向。
7."初衷"有點像是這趟旅程的"羅盤",也是一種內在的自我覺察。
8.無論做任何事,要成功,最重要的第一件事,
在我看來,都一樣是要找到快樂的方法和理由,
讓自己先快樂起來。用那樣的態度,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力量。
9.當我們說"經驗、資歷"很重要時,我們指的其實是那個"內化的知識"的基礎,
而不是"經驗、資歷"的本身。沒有能夠內化成真正的知識的"經驗、資歷"是一點價值也沒有的。
10.賈伯斯認為:
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聯起來;只有在未來回顧時,
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再一起的。
所以你得相信,眼前你經歷的種種,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。
你得信任某個東西,直覺也好,命運也好,生命也好。
這種做法從來沒讓我失望,我得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。
11.正因為未來無可預期,因此答案並不在未來。
你得相信,現在就是謎底;你得相信,你自己的熱情就是答案。
只有這樣,走著你自己相信的路,才可能累積,
也因為累積,才創造出未來真正的視野。
12.當世界只有一個單一的價值時,
我們永遠只看得到自己和自己以為理所當然的事。
正因為那樣的理所當然,我們的目光也被自己擋住了。
藉著對世界多方位的理解、探索,
我們得到了一個轉換視角的機會。
正因為這樣的轉換視角,我才有機會跳脫自己,
讓自己的心靈從那個被佔據的空間釋放出來,
開始了不同的想像力,甚至發現不同的自己。
心得感想
工作到後期的自己深深覺得自己越來越不乖了,
開始有很多反對聲音,開始不停在問為什麼,
很多過去灌輸教導的事物,開始覺得不對勁,
魏明毅老師曾說,當我開始麻木的時候,其實我就是機構化了,
成為機構裡的螺絲釘,很專注地鞏固好自己負責的部分。
但當我有這樣的疑問的時候,代表我不會被機構化了。
因為我開始反思了,開始覺醒。
不管接下來的路會怎麼走,至少我是認真的想過了,
而是自己做得選擇,不是被逼著去做。
成敗其實就像張菁芬老師在做的社工圓夢屋一樣,
去嘗試,成功了,代表我們的想法可行。
失敗了,代表這樣的方式不OK,那換個方式來做做看。
人生嘛!!如果我只打算活到60歲,
那我也只剩下一半的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了,
那如果是活到75歲也只是多15年,其實...很有限。
扯遠啦!! 內化的知識,提醒自己說好的整理~~~~啊啊啊啊!!!!